《书香伴我成长》——1813班 刘力鸣
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/07/02

尊敬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
大家好,我是来自1813班的刘力鸣。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《书香伴我成长》。

  “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,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,听到这首诗的您,脑中是否浮现了几分对童年的回忆呢?是稚声晨读的童趣,还是睡前故事的温情呢?我的童年,正是顺着他一步一步展开的。

初次见面,着实给我带来不小的冲击。先不谈那一唱三叹,有板有眼的的音韵排列,就连“白毛”、“绿水”等颜色丰富的词语都对我产生了不小的惊喜。但这只能算是初识,要说真正“爱”上他,还得从李白说起。

试问谁小时候没有英雄梦呢?当听到“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”的我,又怎能抑制住心中的冲动呢?便学着李白“月下独酌”,眉头一锁,嗯!这水也竟有了几分酒味!学着李白“抽剑步霜月”,手腕一抬,嗯!这尺子竟也有了几分剑意!

就是这样,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怀着他的“英雄梦”在诗词的世界里跌跌撞撞地走着,想要闯出一番天地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年龄的增长,更多的诗,更多的诗人进入我的视野。此时的我才发现我的渺小。渺小到只会用“渺小”,而不是“寄浮游于天地,渺沧海只一粟”来形容自己。但就在这时,一个看似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,那就是杜甫。

自从读了《春望》,那战火纷飞,社会动荡的场景一直深深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。这战争的黑暗和残酷与最初的侠义豪情完全相悖。就这样,诗词界的两大里程碑在我脑中发生激烈的冲突,迸发出闪耀的火花。

读懂了柳宗元的“凄神寒骨,悄怆幽遂”中的叹惋失意,却还是忘不了苏轼的“欣然起行”中的乐观豁达。

读懂了李商隐的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中的惆怅,脑中却依然浮现着杜牧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美景。

这两种完全不同,甚至截然相反的情感是如何从同一个事物、同一个角度中抒发出来的呢?

我想在这次假期中,一次与课文促膝长谈的时候,我明白了这个道理。翻开书本第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《小石潭记》,其中那“怡然不动”的用法不由得让我想到《与朱元思书》中的“水皆缥碧”的用法相同。难道,他们是相通的吗?直到学习了后面的《恐龙无处不有》才证实了我的想法。

知识就像是海面上散落的小岛,想要沟通彼此,唯一的途径便是读书。

不读《与朱元思书》,我也许永远无法明白《小石潭记》的用法之妙。

不读《悯农》,我也许永远无法明白《平凡的世界》中人物塑造的精妙。

不读《春望》,我也许永远无法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可贵。

而不读书呢?不读书,我也许永远无法明白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。

是啊,读书是一种习惯,但在我看来,他更是一种美景,一种“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”的美景。

是一种真挚,一种“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”的真挚。

是一种节操,一种“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”的节操。

更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“非淡薄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生活态度。

忆往昔,无数的文人志士们用文字抒发豪情,用诗句点燃了热血。现如今,人们再次用行动,再次用付出,再一次点燃了这些诗句的光辉。

年高84岁的钟南山先生亲自披挂上阵用自身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“医道微也,非绝欲无私,通神于微妙之乡”。

年仅29岁的王老师只身前往山区支教,不顾艰难险阻,以自己无私的付出再现了“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”的故事。

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努力的向着那个中国梦,向着那《礼记》中“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那高尚世界而不懈地努力着。

而我们呢,本该“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”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会考要做好准备了吗?

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。唯有珍惜光阴,不怕失败,勇往直前才能获取最终的成功,

所以在此我倡议,让我们放下手机,放下电脑,用心去真正的了解一本书去领悟一本书,让我们在书中收获,在书中成长,在书中找到更好的自我,是啊,唯有扬起阅读之帆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上,乘风破浪,也只有点燃希望之火,才能在困难与逆境前绝地反击,所以让我们已阅读润泽生命,以文字浸润心灵,让书香伴我们成长吧!谢谢大家,我的演讲到此结束。